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优选8篇 由会员“zizi”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篇2: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篇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篇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篇5: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篇6: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篇7: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篇8: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正文】篇1: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读巴菲特的信,与其说感受到的是他的投资哲学,还不如说是他对于进行投资这项他所热爱的事业所坚持的原则。这种坚定,不是只维持几个月几年,也不会随着别人的看法,市场的反映而改变,他是一种信念,一种自信,他的自信不仅仅来自于伯克希尔杰出的、持久的业绩,也来自于巴菲特对自我投资理念的自信。
巴菲特对自我的投资理念有足够的自信,因为他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优秀的正直的管理人才的能量,并且他觉得这两者永远都不会错。确信自我认为的东西是正确的,那么接下来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实它:尽管我们常说要经过现象看本质,但很少有人能从始至终、从头到尾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从众心理会经常占据主导,我们对市场的恐慌和贪婪时不时动摇我们、征服我们,投机心态会诱惑我们抛弃理性,去做愚蠢的事情。
比起明白正确的事,坚定地做正确的事才是更难的,巴非特不是第一个提出价值投资,也可能不是最聪明的投资者,但他也许是最坚定的投资者,而他的成功应当绝大多数归因于他的坚定信念。
篇2: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沃伦·巴菲特,全球知名的投资大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裁,全美排行第二富豪。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富豪。在过去的35年中,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上升至37.987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00%。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伯克希尔已经是一家资产总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的巨型企业。
巴菲特虽然没有写过什么书,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总结在过去一年中的成败得失。从挑选经理、选择投资目标、评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这些信涵盖面甚广。
应当投资具有高内在价值的看得懂的公司
巴特在本书中对价值投资的定义是在一家好公司高内在价值公司)的价格波市场低估的时候买入该公司的股票并长明持有。
巴菲特特相信一家好公司的股票能够给持有者带来持续高额回报,但它的市场价格却不是总是和其内在价值相匹配,因为市场价格是波动的,反应的是当下市场的偏好,而价值和价格仅有在长期才会逐渐趋同。所以,当我们进行投资时,应当同时研究两点,既这家公司是不是高价值公司,当前买入时的价格是不是低于它的内在价值。
换言之,即使这家公司是好公司,但它的当前价格过高,我们也不应当买入,而是应当观望,等待适宜的时机;如果这不是家高价值的公司,无论它当前的价格是高还是低,我们都不应当研究买入。当一家公司的杠杆率高的时候,对它管理层的容错率就越低,这时候一家还不错的公司也可能被放大弱点和不足,进而变得平庸。
那么更具体点,究意什么样的公司才是一个高价值的公司呢?巴非特认为这既取决于客观条件,也取決于投资者本身。一方面,一家公司应当具备长期的竞争力,竞争力包括能够带来必须程度垄断效应的诸如品牌效应、规模经济、科技创新等的商业壁垒。这样貌的商业壁垒能够保证一家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坚持定价或者成本上的优势,使竟争对手很难轻易进入市场并与其抗衡。
另一方面,好公司也是相对于投资者本身的,仅有该投资者自身看得懂的公司才可能是对于他自身而言的好公司,投资者应当充分利用自已的认知本事、学习本事,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与业内精英人士的请教,提高自我对市场的确定,任何高于自我理解的行业和公司应当避免投资,只在自我看得懂的范围内挑选适宜的公司进行投资。
如何决定何时入场买入好公司股票呢巴菲特认为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安全空间,这个安全空间应当在投资者自身能够理解的范围内,通常确定标准是投资者是不是愿意以当前价格买入并拥有它十年,连巴菲特都承认他対于一些需要特殊知识如专利识別知识的领域和快速变化的行业无法进行预则,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那么对普通的投资人来说,必须承认自我拥有自我的本事圈,超出本事圈的领域应当避免进去投资。
在选择投资的公司的时候,所选的行业是十分重要的,巴菲特例举了纺织品公司的例子,证明有时候选择上哪条船比起努力把这条船开的更好好而言,前者更重要。这给了我们一个指示,分析公司不能离开行业分析,先选对行,再深入分析业内谁干的好。在两条死路中尽心思选择其中任何一条都不会带来好结果。
“相似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如何定义风险
那么投资的策略又该是如何呢?是金融理论中的分散投资还是重仓某几个股票?
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十分了解某几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管理人员,对这个公司的长期前景持十分看好的观点,那么重仓几只股票要比起广泛地挑选好公司分散投资更能获得高额回报。
在这种情景下,广泛分散投资并不断调整仓位会带来高额的交易成本而长期坚定持有少数个股反而能化繁为简,创造超额收益。根据以上巴非特的观点,我认为他的观点和现金金融理论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矛盾,他选择的公司都是根据商业模式分析得出的好公司,这一点看似很贴合常识,其实刚好对应现金流估值模型一个十分重要的假设:永续经营。
我们在估值计算任何一家公司股价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个假设,而一家不好的公司是不可能一向存在的,它迟早会面临倒闭的风险,换言之,任何对一家不好的公司的股价的估值都是徒劳,而此刻市场上呈现的价格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我十分认可巴非特的观点:仅有当一家公司是好公司的时候它才有被估值的意义,才有接下去讨论是不是被低估的意义。
但巴菲特认为的“看住自我篮子里的鸡蛋”与现代分散投资有比较大的不一样,我认为这两者孰优孰劣应当取决于以下两点:该投资者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以及市场是否是有效金融市场。
对个人投置者来说,个人的认知和时间有限,无法完全了解过多的公司的经济情景,所以应当着重盯住自我擅长的行业和熟悉的公司,看住为数不多的“鸡蛋”,巴非特所说的应当比较贴合这类投资者;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理论上它的认知本事和时间能够是无限的,所以具备理解更多公司的可能,那么该如何选择投资策略便取决于当前市场交易成本是否过高,如果交易成本在可理解范围内,分前投资也许是更贴合机构投资者的选择,实际上伯克希尔公司已经投资了广泛的具有多样性的优质企业,购买伯克希尔的股票相当于买了优质投资组台,从这个角度上确定巴菲特应当也认同分散投资的确定,那么他为什么明确表示不认同现代金融的分散理论呢
事实上,巴菲特对现代金融分散理论不认同源于他俩对“风险”的不一样定义:现代金融理论经过数学计算得到 ……此处隐藏11898个字……的要求,被投资股票的波动被记入当期业绩,导致利润表面上大幅下滑,但运营利润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
2每股账面价值
巴教师将取消在致股东的信中对每股账面价值的披露,因为巴教师的公司已经从投资公司转化成了运营公司,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的背离会越来越明显,在遇到重大回购时更会反向变化。这个指标对投资者的参考意义已经日渐消失。
同时也说明,美国的公司越来越软,受有形资产的束缚越来越少。这种趋势在中国也会有。原则上,中国的好公司作为一个群体,PB会越来越高。
3分红回购
巴老提到从参股公司拿到了可观的分红收益,同时提及这些公司的留存利润与伯克希尔不分红的原因(留存利润创造的价值更高)。
巴老还讨论了伯克希尔公司的回购问题,也提到了美国运通股票回购为公司创造的价值。
国内投资者的投资逻辑中还比较少有分红与股票回购的问题。实际上,在中国大部分传统行业都已经到相当规模之后,分红与回购的重要性不亚于我们熟悉的增长了。未来十年,分红与回购必须是中国投资者的重要逻辑。刚好美的宣布了第二次大额回购,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经过回购与分红创造价值。
4投资第一原则
巴老总是用不一样的方式表达投资的首要原则:以合理的价格购买良好管理和拥有持久经济特征的公司。还少见的表达了量化的标准:加权净有形资产回报率约20%,还能够在不负担过多债务的情景下赚取利润。
这相当于语录级别的话了,天天读、天天念。
5价值与成长
巴老表示:“在任何情景下,对这类大型、成熟和可理解企业的投资回报都是可观的。”这对于目前的中国投资者异常有指导意义。
我们眼下头临的重大投资问题就是,感觉大部分行业都成熟了,没有成长性了。巴老教导我们,没有成长性不代表不能投,如果拥有心智垄断、网络垄断等护城河,企业还是能够坚持良好的有形资产收益率,还是能够取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6现金
伯克希尔拥有1120亿美元的现金及等价物。关于现金,巴老的解释是永远要留200亿美金以上的现金,永远不在现金流上被动。除此之外的资金,期望能转化成权益资产,但此刻太贵了,太贵了就不买,不为购买而购买。
值得学习的有两点:1、永远不要陷入到现金流困境中;2、现金的多少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被投资对象的价格逼出来的,贵了就坚决不买。
7择时
“查理和我不明白下周或明年的走势如何。这种预测从来都不是我们行动的一部分。相反,我们的思维集中在计算一项有吸引力业务的一部分价值是否高于其市场价格。”
——《201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去年的股神是那些空仓的人,不明白他们有没有在年后的第一天神奇地加满仓。如果没有,则去年择时的战绩消失殆尽。如果加了,这等运气应当去澳门赌博。
9非保险业务
五块果林中最重要的一个。
你想说可口可乐与卡夫么。不是。这个最重要板块中最重要的是铁路公司与能源公司,还有一些制造业。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最重要的板块里有一堆地产相关行业(好像没有开发商)。股神的世界我们还远远不懂,只能用上头所说的语录解释了——管理良好与持久经济特征。
9保险业务
伯克希尔的业务基础。实际上,说伯克希尔是保险公司最准确。
巴老还是在强调已经强调了几十年的事情----承保利润与风控。同学们,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好公司,浮存金的成本得做到最低,最好有承保利润。所以,选择哪家保险公司投资不是很清楚吗。
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国逐步放开对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限制,中国保险公司的差距会被拉开,小伙伴们注意观察投资本事。可是斗胆猜测一下,他们大概率沿着巴老的投资逻辑做权益投资:优秀、稳定、高净有形资产收益率。这些标的在中国有多少呢?!
10乐趣与活力
即使在我们分别到达88岁和95岁的时候—我是其中年轻的那位,这种前景(大收购)也会让我和查理的心跳加快。
在过去的54年里,查理与我都热爱我们的工作。每一天我们都在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与我们喜欢和信任的人一齐工作。
——《201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篇8: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巴菲特觉得企业经常预测未来并不是一个好习惯
书中原文: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避免进行预测,因为这是一种糟糕的管理习惯,经常会导致管理人粉饰报表。
无论投资还是经营企业如果太在意短期的表现就会影响心态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书中原文:伯克希尔旗下的各个公司的CEO们享有一个独特的工作环境。他们应对的要求很简单,1.仅有一个股东;2.仅有一类资产性质;3.他们管理的公司不会被卖出或合并,会坚持目前的状态乃至百年不变。
这样的情景,使得这些公司的CEO们能够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不像上市公司的CEO们那样,必须不停研究下一个季度财务表现的市场短期压力。在伯克希尔的大家庭里,短期的结果当然重要,可是任何短期的眼里都不应以牺牲长期竞争为代价。
巴菲特对股权激励的看法:投资者应当理性对待,如果只是以简单的利润再投取得利润增加而不是提高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对现有股东是不划算的.伯克希尔更愿意根据业绩贡献奖励现金,他们想要公司的股票会自我购买,如果他们主动购买了公司的股票才说明他们站在了股东的立场上。
书中原文:以公司股票期权奖励管理层,以期到达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的做法,不仅仅是言过其实,并且掩盖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由期权带来的利益分歧。很多公司奖励管理层股票期权,仅仅是机遇公司留存利润的简单增加,而不是对公司资本的良好运用。
然而,巴菲特指出,仅仅是使用公司留存利润在投资取得利润增加,简直就是举手之劳,并未提高公司真正的资本回报。
如果公司资本没有被加以优化运用,那么,现有股东的利益会暴露在股票下跌的风险之中,而期权持有者却能够置身其外。
伯克希尔的管理层根据业绩贡献获得现金奖励,如果他们想要公司的股票,直接购买即可。巴菲特说,如果他们能那么做,那么就说明他们是“站在了股东的立场上”
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这个词是剩余的,真正的投资必然是建立在价格与价值的基础上的,那些不将价格与价值比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书中原文:尽管现代金融理论的热衷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以至于价格(你所付出的)与价值(你所得到的)之间没有差距,巴菲特和格雷厄姆认为这种差距仍然普遍存在。
这种差距也证明“价值投资”这个术语是剩余的。所有真正的投资必须建立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估的基础上。那些不将价格与价值进行比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投机仅仅是期望股价上升,而不是基于“所支付价格低于所得到价值”的理念.
【小编简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优选8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范文。
【网友评价】多读书,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文档为doc格式